您的位置:武林风网站 > 功夫资讯

细数峨眉武术发展史

日期:2011-7-25 人气: 标签:
导读: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创编成《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创编成《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又有德源长老,集僧道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一书。到此,峨眉武术终于有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到了明代,峨眉武术更强调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曾来峨眉山,观看一道人的武术表演,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
明代吴殳著的《手臂录》中讲道:“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遇异人授以枪法……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其枪法又细分为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等篇。
至此,“峨眉武术”成为中华武林中一大流派。它是集道教、佛教的养生练功方法和医学治病强身原理,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各种徒手或器械攻防格斗功夫、套路。
鼎盛: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明末清初,峨眉武术的拳种流派已大有发展。峨眉山白龙洞湛然法师所著《峨眉拳谱》一书中,把峨眉派武术概括为“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指拳派流传的地域;“八叶”指“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而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传人更是遍及国内外。
如“八卦门”最有影响的传人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初学少林罗汉拳,后来到峨眉山得道家修炼的启示,不断丰富、整理、完善了八卦门拳套。此拳现流传于重庆、成都、宜宾、自贡(微博)、雅安(微博)等地区。
又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长期观察群猴相斗和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创编出“火龙滚”为主的拳术。并因万年寺楹联中有“黄林”二字,遂取名“黄林派”。
清嘉庆年间,峨眉山龙神堂极善大师结合自身经验,创出新路苦心琢磨练成“乌龙拳”。清末,峨眉山仙峰寺太空法师及徒弟神灯长老,与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有别于各派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师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
此外“侠家拳”是侠客李胡子从峨眉山学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此二拳现流传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法门气功十八段”、“虎爪拳”、“蛇拳”、“鸭拳”、“浪子燕青拳”、“跛子拳”等均为峨眉僧、道创编,目前四川境内都有传人。
相关文章
  • 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如视频无法观看请在此留言告之!]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