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推手的心理障碍 page1

日期:2015-9-18 人气: 标签:
导读:学习太极拳推手首先应当戒除求胜怕输的这一心理障碍,否则将是南辕北辙,枉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纯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后,在明师指点下,循序渐进.刻苦练功,虚…
    学习太极拳推手首先应当戒除求胜怕输的这一心理障碍,否则将是南辕北辙,枉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纯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后,在明师指点下,循序渐进.刻苦练功,虚心求教方能稳步取得可喜的进步和成效。
  一般初学太极推手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希望自己能遇到高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苦功,以最高的效率求得那令人钦羡不已的太极神功。
  对中国武术有所了解的武术爱好者都知道太极高手那轻灵缥缈,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的境界,都知道太极耄耋御众,快何能为的妙处。因此都日思夜想地做着一个共同的梦:希望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甚至五年后,而成为一个神闲气静、潇洒自如、常常立于不败之地的太极高手。
  生活中有许多练太极拳的人花费了20多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依然未能跳出“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的误区。为什么?因为有许多拳龄、推龄(即推手之年限)很长很长的前辈,在年轻力壮者的进攻下,开始时仍能从容走化,以太极之理应之,但一遇颇具威胁之手法,此时用其所掌握的太极功夫已无可解脱,则往往会本能地发生顶撞,产生一种潜意识:“我就不能输给你,看你如何?”于是,就背离了太极不丢不顶的原则。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虚荣的求胜心理所致。我们学习推手时,常常把胜负看得太重,认为一旦被对方问动了,推起来了,就是输了手,丢了面子,而不去客观分析其中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尤其是有名望的太极高手若输给了没练过太极的大汉,年长的若输给了年轻的,力气大的若输给了力气小的,拳龄长的、推龄长的若输给拳龄短、推龄短的,人们就觉得丢了好大的面子,懊恼不已。其他更严重关乎面子的还有辈分问题,若师叔、师伯输给师侄或辈分更晚的同门,或名师之徒输给了普通习太极者,那面子似乎丢得更大,仿佛无地自容了。
  所以一般习太极推手者除了向本门师父、师哥等求讨技艺、让他们说手时肯于认打服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之外,对待其他场面的推手抱有认输,虚怀若谷,互相认真切磋、研讨,共至不耻下问的实在并不多见。
  正因为有这一层求胜负、争脸面的心理障碍,才会形成“多见数年(共至数十年)纯功不能运化”的后果。于是在此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输手,即使拙力、笨力也要用。只要能保住面子,不在众人面前栽跟头,几乎什么手法、手段都想拿出来,殊不知这已经离太极之理甚远矣。
  我国著名武术家、太极大师王培生先生多年来在讲授太极推手时一再强调:“要任人蹂躏,要逆来顺受,要舍己从人……”而且根据自己年轻时在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协助老师杨禹廷先生教拳的经历,来佐证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是至理名言的道理。
  王老师说.当年的北平盛行太极拳热。每天到太庙你们杨师爷主持的太极拳研究会学拳的会员就有300多人,其中有各阶层的人士,有“商界、政界、学究,两广总督,李幼兰、万福林、吴佩孚……各大商号的经理,前门、东单、西单、北新桥附近的都有。”
  王老师每天天不亮就步行到中华门附近(在今天的历史博物馆附近)的树林里练功,然后等到太庙6点钟开门,第一个进去,帮助老师收拾好馆社。300多位学员也分批分拨来到。各银行的经理、职员们来得最早,练完拳好去上班;中间来的是各商号的掌柜,老板.因为他们起来后将各自的商号安顿好了,踏踏实实来练拳推手;这拨走了后,就是达官贵人和遗老遗少,他们有空闲时间,又不肯起早吃苦。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国会议员,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已经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他们都知道王老师的推手功夫十分出色,因此都要由王老师亲自喂手,与他们一个一个推。
下一篇:太极内功修炼
相关文章
  • 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如视频无法观看请在此留言告之!]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